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人文学院举行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专业外出实践汇报会

时间:2025-11-16 11:35 点击: 字号:

为总结交流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专业外出实践活动成果,深化专业认知,2025年11月4日,人文学院在相思湖校区举行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专业外出实践汇报会。人文学院副院长梁冬华,外出实践带队教师、外出实践班级(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艺术史论专业班级)以及2025级全体本科生参加会议。

微信图片_2025-11-16_113616_818.png

人文学院2024级专业外出实践


汇报会上,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和艺术史论三个本科专业下的五个班级通过PPT展示、视频展播等形式,展现了同学们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围绕“文化感知、专业实践、创新探索”核心目标,所开展的为期4-6天的专业外出实践。各班级结合专业特色,走进文化场馆、产业基地、非遗空间,构建起“理论+实景”的学习模式。

其中,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1班与2班聚焦“文旅融合与产业实践”,足迹覆盖广旅集团旗下鲁班奇幻工厂、南越王·摸金校尉、南宁之夜,以及广西大学AI研学基地、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上林县景区、阳光里绿洲计划市集等多元场景。文产1班师生与文门剧阵、爱顽皮剧团创始人交流剧院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在广西民族大学与非遗传承专业师生探讨“文化产业管理与非遗保护”的联系。文产2班则在广西大学AI研学基地参与机器人编程与3D打印实践,在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了解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线下运营模式,并走进扬美古镇、古辣稻田艺术景区,考察不同类型文化项目的定位与业态组合,为理解“全域旅游”战略落地提供实践样本。

2024级艺术管理1、2班围绕“文化场所运营与民族文化活化”开展实践,先后前往了漓江书院、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相思小镇、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科技馆等地方。师生与各场馆的工作人员交流文化场所管理逻辑,通过参观民族风格建筑、观看古筝表演,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沉浸式体验壮锦织造、银饰锻造等非遗技艺,学习民族文化场景化营造与体验式消费模式,体会了多民族文化交融,探索了科技与文化艺术融合的可能性。

2024级史论班以“艺术鉴赏与文化传承”为重点,先后走访漓江书院、三街两巷、邓颖超纪念馆、广西美术馆、元境VR数字字体体验馆等场所。同学们既探索了“阅读+文化活动”新型空间模式,提高了对文化消费与艺术鉴赏关系的认识,还通过虚拟海底世界畅游、数字版漓江百里图互动,直观地感受了VR技术与数字字体结合的创新成果,并在非遗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壮锦缝制,强化非遗文化传承责任感。

汇报会上,各班级分享了对“专业与产业衔接”、“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思考。老师们对实践成果给予肯定,强调此次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拓宽了行业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项目策划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未来,人文学院将继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更多“走出去、学进去”的实践活动,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微信图片_2025-11-16_113542_826(1).png

人文学院2024级专业外出实践




来源: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公众号

编辑:白小凡

一审一校:蒋    林、黄艺满

二审二校:梁冬华

三审三校:黄    露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