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硕导风采

硕导风采

  • 14 11
    黎学锐,博士,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写作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与批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出版专著《艺术·商业·创意——山水实景演出论》、《桂西北作家群的文化诗学研究》(独著或第一作者)等6部,编著10多部。在《南方文坛》、《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山水实景演出研究”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曾获中国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专著类二等奖、广西社会科学...
    2025/11/14
  • 14 11
    毛茂林,硕士,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并留校工作,主要从事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和艺术理论教学与研究。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要开设课程有:《艺术学概论》、《艺术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主要研究领域:高等艺术教育管理、艺术学理论。  在广西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2篇,在《艺术探索》、《美术界》、《教育观察》等期刊发表篇论文多篇;作为主编出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广西高校辅导员优秀成果集萃》、《知心艺语—广西艺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选集》,作为副主编参与出版编著《音乐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总策划主持出版2部音乐作品辑;参与撰写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出版教材1部...
    2025/11/14
  • 14 11
    黄露,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文化艺术管理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关注和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广告创意形态的变革,中国与东盟跨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艺术融合等相关内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粤剧在泰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主要参与《提升西南边疆农村脱贫经验对东盟传播效能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成果曾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艺术教育优秀论文”奖,在《艺术百家》、《新闻与写作》、《出版广角》等...
    2025/11/14
  • 14 11
    宋泉,文化传播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理事,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文化创意IP孵化基地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版权管理。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研究》等3项,主持区级项目《与抗战歌谣传播研究》等3项,参与其他各级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抗战时期桂林文化供应社研究(1939-1945)》1部,参与编著图书《醉美广西》、《广西文化符号》、《中国近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研究》等3部,参与编写教材《文化项目创意与策划》1部。在《出版科学》《华中学术》《湖北民...
    2025/11/14
  • 08 07
    邀请函 尊敬的学界同仁:2025年10月24日,第六届中国—东盟高校研究生艺术学论坛将在南宁召开。数智浪潮的发展正深刻重塑艺术研究的范式与路径,跨域融通与创新发展成为时代赋予的新命题。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聚焦“数智时代艺术的跨域融通和创新发展”主题,旨在借助新兴技术、知识体系与方法论,跨越地域界限,深入解读艺术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构建适应区域互联互通、激发创新活力的艺术学新话语体系。本次论坛继续秉持“以文参会”原则,将从参会论文中遴选优秀作品进行评奖,以此激励和推动青年艺术理论人才成长。我们诚邀学界同仁拨冗参与,共同将论坛打造成艺术研究领域师生智慧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激荡的高端学术平台。期待您的莅...
    2025/07/08
  • 23 11
    11月20日上午,人文讲坛第103期在人文会议室举行,特邀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建新教授主讲“非遗保护的创新发展”。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黄露教授主持。人文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到场学习。周建新教授主讲周建新教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看到“文化积淀”更要看到“文化流动”,特别强调了“非地非遗”的概念。他认为文化的流动性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提出“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不是原有,而是沿用”的非遗创新发展观点。他以深圳当地颇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客家小凉帽”IP为例,分享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展陈创新”的观点和举措。 周建新教授分享非遗创新发展的思考周建新教授从...
    2024/11/23
  • 03 11
    10月26日上午,人文大讲堂第七讲于相思湖校区研究生楼4618会议室举行,特邀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夏燕靖主讲“漫谈课题申报的相关问题”。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黎学锐研究员主持。人文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代表到场学习。 夏燕靖教授主讲夏燕靖教授以“漫谈课题申报的相关问题”为题,分享自己在科研课题申报上的经验。他认为高校教师一定要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介绍了在选题时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他提出“研究”“细化”两个关键词,建议老师们在从事研究时要主动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趋势。强调课题申报要有原创性,注重年龄等基础申报条件,将申报指南研究透彻。夏燕靖教授结合我院老师们的“...
    2024/11/03
  • 03 11
    10月25日下午,人文大讲堂第六讲在人文会议室举行,特邀国际美学协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主讲“从分析到综合:我的艺术学研究历程”。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梁冬华教授主持。人文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到场学习。 彭锋教授主讲彭锋教授以自己进行艺术学研究的经历为主要脉络,分享了自己攻读博士以来在学术上的不断成长和收获。他自称“我的哲学是行动哲学”“只有行动是永恒的”。彭锋教授以他近10年对中国艺术和美学的研究为案例,为在场的师生们剖析出他在从事研究时的思维演化过程。他重点提到“否定美学”“附带意识”的概念,浅析了东西方在美学上的不同理解和观点。 彭锋教授与师生们交流与会师...
    2024/11/03
  • 01 11
    10月24日下午,人文大讲堂第五讲于相思湖校区研究生楼4301举行,特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主讲“重构中国艺术的‘文心’境界”。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黄露教授主持,校内外200多名师生到场学习。王一川教授主讲王一川教授以“重构中国艺术的文心境界”为题,提出“艺术应该是‘文心’创造的结果”。他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反思”出发,认为基于中国古代的美术史来看,“文”比“美”更根本、更重要,要重新激活“文心”的传统,即“返回中国古代‘文心’传统”,也就是在现代美学传统的基础上激活中国古代美学艺术传统中的创造性元素。将现代美学与艺术体制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体系...
    2024/11/01
  • 29 10
    10月25日,由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写作学会共同主办,以“数智时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东盟高校研究生艺术学论坛在南宁举办。论坛邀请王一川、彭锋、夏燕靖、李心峰以及塔纳瓦特·布通丁(泰国)、贾米拉·宾特·奥马尔(马来西亚)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来评价艺术现象、探讨艺术规律,总结艺术学学科新的研究范式与话语体系做主题发言;论坛秉持“以文参会”原则,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蒙古、俄罗斯、美国等国内外108所高校参会者的351篇论文,最终评出获奖论文78篇并进...
    2024/10/29
首页 1 2 尾页 共16条信息/共2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