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详细内容

教学科研

彭兆荣教授讲授人文大讲堂第四讲:民众、乡土、品牌:“非遗”的三个面向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07-09 00:04 点击: 字号:

  6月28日上午,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人文大讲堂第四讲于相思湖校区研究生楼4301成功举办,特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兆荣教授主讲“民众、乡土、品牌:‘非遗’的三个面向”。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梁冬华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廖明君教授及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玲教授与谈。校内外200多名师生出席。

b90b571c1dc94bf08ce30dfbe8b4acd8.jpg

讲座现场

8b111d34ca634f93a7fc07356fce5846.jpg

与会师生认真聆听

abec9a56977b49dbac0b59f067854ec5.jpg

彭兆荣教授主讲

  彭兆荣教授以“民众、乡土、品牌:‘非遗’的三个面向”为题,从“非遗”的三个面向出发,提出“非遗”作为活态遗产,不仅是祖先留下来的“财产”,也是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更是“地方性”民俗、民情的重要依据。在全球“移动性”显著增强的今天,“非遗”也可能成为大众旅游潮流中的文化品牌。他认为应当尊重民众作为“非遗”的主体价值,用“非遗”这一文化纽带将民众、民意、民情、民风、民俗串连起来,做好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平衡。由于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乡土社会成了基本和基础的社会结构,“非遗”成了呈现、表述乡土社会文化形式形态的标志,因此也成为认识乡土社会历史的入口与路径。当今已是全球性“遗产事业”与“旅游产业”并置的时代,“非遗”作为品牌、成为品牌也是时代之需,将“非遗”打造成一张地方名片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工作,并以“村BA”为例,表达了“遗产旅游”活动中“非遗”品牌建构需要充分考虑游客与地方民众的“客位-主位”互动的观点。

6c31f98f61dc435b916fe558808129d9.jpg

廖明君教授在讲座对谈环节发言

8c42147b154d4a09956e0757b4b410d2.jpg

黄玲教授在讲座对谈环节发言

17168c9bd8c249208159d17281d578d6.jpg

交流谈话环节

对谈环节,与谈人廖明君教授从“乡土”谈到关于“非遗”的小传统,表示不应当用“大传统”要求“小传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创造一方文化,“非遗”所面向的民众,不仅是当下的,同样也是传统的,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民众的文化创造力。黄玲教授从关键词“品牌”出发,从三个层次:非遗品牌化的文化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赓续中华文脉的时代召唤,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具体到宏阔的视角来理解“非遗”。彭兆荣教授认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态都会有自己的遗产,其中“非遗”更凸显地方性。面对不同的“非遗”,应当用心传承好、保护好。

主持人梁冬华教授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通过阅读和研究进入到“知识共同体”里,将对专业的热情寄托到学术的薪火相传之中,在前辈专家们的引导下向更广阔的学术领域探索。讲座最后,彭兆荣教授同在座师生热情交流,并回答了围绕乡土及其相关概念的提问。

86247939e0af4da38c2d6cf63a0effde.jpg

师生踊跃提问

bd80699dc0d04c6787f8bda2c916f647.jpg

讲座后合影






[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
分享到: